Warning This Man Is Not A Gay

  "He Wasn't Man Enough",『怎麼會有這樣的歌名?!』阿元如是說。

 

  不來回答 :『是啊,不管是你想得到的,或是你想不到的,都有可能是一首歌的歌名。』

 

 

  事實上很多時候歌名給人的第一感覺比歌詞多得多,取一個響亮或有趣的歌名不但可以提高聽眾對歌曲的興趣,同時的也能營造出一些討論與樂趣。就如同許多新聞標題一樣,一個聳動的標題可以帶來許多邊際效應,一種利用文字轉換意涵來玩弄人心的操作手法,像Toni Braxton這首"He Wasn't Man Enough",雖然歌詞裡談的是男女感情間的問題,但當大家看到歌名時,重點似乎都不在歌詞上,反而是對歌名的意涵有興趣。

 

 

 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,筆者個人稱這種現象為『一言以蔽之的普世價值』。大多數的人在解釋或看待周遭的事物時,很容易將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事物,直觀地轉化成自己所認定的意涵,"He Wasn't Man Enough"這首歌給人的第一反應,就是一個例子。

 

 

  隨著時代的改變,"Man"這個字在現在可以套用在任何人的身上,不論男女老少,已經不再是代表男性的唯一,在詞性的改變下,儼然成為了一個形容『內在或外在富有男子氣概與行為』的表徵;我們會說那個男的好Man,當然現在我們也會說那個女的好Man。也許會因為他人的一個動作,就突然訝異的地出聲:『哇!你怎麼這麼Man!』

 

 

  這些生活上常常聽到用"Man"的意象套用在他人身上的言語越來越多,也慢慢的模糊了原本我們對男性氣概的認定,是精神?!是肉體?!還是其他......?!

 

 

  混亂的意象架構出虛構的現實指向,而將這樣的抽象概念建構在兩性上時,Man與不Man堂而皇之地逐漸成為性別取向的判斷方式,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,難道男的不夠Man,就是娘砲?!女的太Man就是T?!性別取向怎麼能用如此粗淺的方式判定,這樣以訛傳訛,實在是有教壞小孩的嫌疑,大人們都搞不清楚狀況了,也難怪現在校園中常有小朋友以此嘲笑別人,甚至排斥同儕。

 

 

  當眾人都模糊了焦點,似乎往往也更模糊了自我或他人的認同問題,也讓許多人迷失在錯亂的意像上。其實Man不Man沒那麼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,和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別人。脫口而出的玩笑話可能好玩,但卻像利刃一樣一刀就刺穿對方的心臟, 置人於死地,所以大家說話還是得三思啊。

 

 

  如果有人說:『他不夠Man』,而周圍的人的反應:『他是娘砲一個』。試問各位看官,你會覺得自己man或不man呢?

 

 

  To be yourself.

 

 


 

He Wasn't Man Enough - Toni Braxton

 

 

 

 


 

註:

1. 文章圖片由網路圖片剪輯而成,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。

2. "He Wasn't Man Enough"是Toni Braxton第三張專輯"The Heat"的首支主打單曲。這支單曲一共在Billboard Hot 100的第二名待了七個星期,也拿下了R&B單曲榜的四周冠軍,更為Toni奪得第六座葛萊美獎(Best Femail R&B Vocal Performance)。 

3. 影片轉貼自網站http://www.youtube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不來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